从排队到闭店!西贝3个月跌下神坛,贾国龙后悔了吧
娃还在嘴里念叨西贝的“蘑菇汤面”,门店却先一步消失——深圳海岸城那家灯牌昨夜里被一把扯下,像撕掉一张过期的奖状。我中午路过,门口只剩俩阿姨围着清仓告示拍照,边拍边骂:“卡里还有三百多,说没就没。”
娃还在嘴里念叨西贝的“蘑菇汤面”,门店却先一步消失——深圳海岸城那家灯牌昨夜里被一把扯下,像撕掉一张过期的奖状。我中午路过,门口只剩俩阿姨围着清仓告示拍照,边拍边骂:“卡里还有三百多,说没就没。”
曾几何时,它被视作中高端餐饮的代表之一,如今却被严峻的数据和监管的压力绑在了泥潭里。
2024年9月那会儿,西贝被骂得挺厉害,网上有人说他们用预制菜冒充现做,价格也高,好多人退了卡,贾国龙没急着发声明解释,也没在微博和抖音上说这事,只是把账号清空了,只留了一条视频,门店的客人明显少了,以前常要排队等位,现在到了饭点座位还空着。
9月的时候,西贝突然被网友骂上了热搜,大家批评他们使用预制菜、定价太高、退卡也很麻烦,连老板贾国龙以前说过的那些显得傲慢的话也被翻了出来,门店的客流量一下子减少了很多,北京和上海的好几家店原本门口经常有人排队,现在变得几乎没人来了,顾客都不愿意去吃饭,生意就冷
西贝莜面村,曾经是“西北烟火气”的代名词,如今却成了“闭店潮”的典型样本。从排队两小时也要吃一碗羊肉臊子面,到门店悄然撤牌、公告错字连篇,贾国龙的餐饮帝国,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崩塌式的溃败。
我一点不意外。这事儿表面上是什么“闭店潮”,其实压根不是突然崩盘,而是前面一堆小坑没填平,最后在这个节骨眼上全爆了。外面风不大,倒是里面的操作,真把牌子推到了火上烤。
距离预制菜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,都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,一切都会随风散去,可是网络上关于西贝预制菜的讨论没了声音,西贝也迎来了大批量闭店潮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辛苦各位看官支持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时间线摆一下,9月10号,罗永浩微博,落地去吃一顿西贝,团队说菜是预制的,菜价不低,口感一般,他写了那句希望立法要求餐厅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,话题一下子就聚到这点上。
价格可以起落,争议能淡下去,信任掉下去之后怎么扶回来,是眼下最难回答的问题
两个月里西贝多地累计闭店近10家、口碑连受“预制菜”争议与郑州活虫视频叠加冲击,官方称属“正常调整”,还计划年内新开8家门店
一场危机,让西贝从热搜回到厨房,从流量回到锅铲。2025年9月初,预制菜争议、价格过高、退卡潮三重暴击,让这家37年老字号陷入信任危机:堂食客流骤降40%,创始人贾国龙被推上舆论风口。然而两个月后,西贝通过"闭麦、降价、换血"三板斧,不仅稳住局面,部分门店甚至
1 月 3 号上午 10 点,上海静安寺写字楼里,白领赵倩刷到“上海市场监管”推送:西贝某门店 3 批预制菜原料标签被当场改期,最长的一袋“莜面鱼鱼”已经过期 7 天。
这家被冠以“中国最贵营销公司”的华与华,究竟是手握营销绝技的行业标杆,还是深谙收割客户之道的商业玩家,它的高收费底气到底来自哪里,又为何能让众多企业趋之若鹜?
西贝老板贾国龙大战罗永浩时,发微博让贾国龙“勇往直前”的华杉,是中国“最贵营销公司”华与华的老板。西贝和它2013年就开始合作了,十年花了6000多万,华杉还说这两年要把咨询费给西贝涨到每年2000万。
仅3天时间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就能涨粉18万,几块钱一份鸡排大家争先恐后的排队,反观西贝这样的大型餐饮企业,越发的让消费者们失望,西贝输在哪?
2022年西贝老板贾国龙一句“员工离职是忘恩负义”,直接把自己送上热搜,评论区里骂声一片,有人说他“摆老板架子”,有人吐槽“西贝菜价不低,还这么说员工”。
他号称20年前的设计至今碾压所有人,咨询费一年600万起步,却在罗永浩放话要曝光黑料后秒道歉,把贾国龙坑得里外不是人。
“花88块点一份羊杂,结果端上来的是半年前冻好的料理包?”罗永浩一句话,把西贝直接钉在热搜上三天。评论区里最扎心的不是骂贵,而是“原来我请爸妈下馆子,吃的是高级外卖”。
这事当时在公关圈都快成反面教材了,我刷朋友圈时,有个媒体出身的朋友说“西贝公关怕是想冲上去把老板麦克风掐了”,这话听着夸张,但懂行的都知道,全是无奈。